加强赛事管理办法的意见

  • 2025-07-07
  • 1

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是保障赛事安全维护公平竞争弘扬体育精神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5号第31号)体育总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地方实践如《江苏省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提出以下系统性意见:

健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分级分类管理

1. 明确“谁主管谁监管,谁办赛谁负责”原则

  • 体育行政部门(国家至县级)承担属地监管责任,重点加强高危险性赛事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
  • 赛事组织者(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负主体责任,需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安全职责与分工。
  • 单项体育协会负责行业自律,制定项目专项管理细则(如赛场暴力裁判执裁规范等)。
  • 2.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 推行公安卫健交通等部门“一站式”联合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大型赛事安全许可应急医疗交通疏导等协同。
  • 对国际赛事敏感区域赛事,实行外事公安体育部门联动审批及备案管理。
  • 严格规范赛场行为,强化赛风赛纪约束

    1. 参赛主体行为准则

  • 运动员/教练员:严禁消极比赛操纵结果使用兴奋剂赛场暴力(如恶意肘击打架)及侮辱性言行。
  • 裁判员:禁止接受利益输送,需公正执裁,接受赛前职业道德培训。
  • 组织者: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泄露个人信息,需落实安检观众引导风险预案。
  • 2. 观众管理要求

  • 禁止携带危险品悬挂非法标语起哄投掷杂物,需服从安检和现场指挥。
  • 组织者需通过标识广播引导文明观赛,防范“饭圈化”干扰赛事秩序。
  • 3. 违规行为清单化治理

    明确界定违规情形(如冒名顶替罢赛操纵抽签发表不当言论),建立快速核查和公示机制。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聚焦高危赛事安全

    1. 高危险性赛事许可制度

  • 对登山航空潜水等目录内项目,主办方需提交风险评估熔断机制救援方案等材料,由省级体育部门30日内完成审批。
  • 跨区域赛事由相关地区协商许可,协商不一致则需分别申请。
  • 2. 强化全过程监管

  • 赛前:签订安全协议,核查场地器材合规性。
  • 赛中:落实熔断机制,对突发安全事件(如极端天气群体冲突)立即中止赛事。
  • 赛后:公开违规处理结果,纳入信用记录。
  • 优化国际赛事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1. 分级审批与备案

  • 重要国际赛事(如奥运会资格赛涉及敏感区域的赛事)须报国务院或体育总局审批。
  • 商业性群众性国际赛事按属地管理,由地方外事部门审批并向体育总局备案。
  • 2. 规范涉外行为

  •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办赛需经省级体育部门同意并报公安备案。
  • 在华参赛的外籍人员须遵守中国法律,尊重国旗国歌;中国运动员出境参赛参照国内标准管理。
  • 强化保障措施,提升管理效能

    1. 加强宣传教育与准入制度

  • 将赛风赛纪教育纳入运动员裁判员入职参赛准入条件,开展多渠道宣传(如公益广告短视频)。
  • 建立运动员技术等级赛事名录动态管理机制,未列名赛事不得授予等级称号。
  • 2. 健全监督与问责机制

    大红鹰dhy0033官网
  • 公开举报渠道,对重大违规问题(如欺诈安全责任事故)由省级体育局督办查处。
  • 对管理失职的单位处以整改罚款,暂停1-4年等级授予资格。
  • 政策依据与实施重点

    | 领域 | 核心文件 | 关键条款 |

    |-|-||

    加强赛事管理办法的意见

    | 监管框架 |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1号) | 第31013条(分级管理审批豁免高危许可) |

    | 赛场行为 | 《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 公安部) | 第2条(行为规范)、第3条(监督处罚) |

    | 赛风赛纪 | 《江苏省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实施细则》 | 第20条(违规认定)、第24条(处理程序) |

    | 等级管理 | 《2025年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赛事名录》 | 第13条(名录效力规程公开要求) |

    > 以上意见旨在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组织负责”的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刚性约束(如高危许可熔断机制)与柔性引导(如教育宣传)结合,切实提升赛事规范化水平,防范安全与廉洁风险。各地可结合《江苏省实施细则》等地方实践,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